为什么说建盏最适合“斗茶”?

时间:2016-11-22 17:00来源:武夷建盏

Z

中国的饮茶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,自汉唐时代以来已十分盛行。入宋以后,此风尤盛。当时最为流行的是“斗茶”,这是一种比唐代煮茶更讲究的品茗艺术。宋代宫内崇尚这种饮茶方式,宋徽宗赵佶常与王公贵族和臣僚们“斗茶”,上行下效,风靡全国。

2ffd6894024196a07a1949b56a9459d0

那么,什么是斗茶?斗茶,即比赛茶的优劣,又名斗茗、茗战。始于唐,盛于宋,是宋人的一种雅玩,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,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。斗茶的输赢取决于附着在茶盏边的水痕。蔡襄说:“视其面色鲜白、著盏无水痕为绝佳。建安斗试,以水痕先者为负,耐久者为胜。”

48d3236f914b77d3aa01c630731efdad

“斗茶”之法讲究茶质、水质和技艺。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,不仅需要茶品好,技巧娴熟,而且需要优质的茶盏。所谓“好马配好鞍”。《茶录》说“茶色白,宜黑盏。”这种斗茶,黑白分明,一目了然。所以斗茶家们都对黑釉茶盏(碗)情有独钟,皆因建盏最适合“斗茶”。

0f1c93a390dc5fe449d41bd4356936f6

首先,建盏的外观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,似为“鬼斧神工”之作,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。

e12067f988d831ec9b731b1253653cd2

其次,建盏造型别致,边薄底厚,胎骨厚重、坚硬,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隔热性。当地百姓至今流传一种说法:三伏天用建盏盛菜越宿不馊。因此,正如《茶录》所云:“建安所造者绀黑,纹如兔毫,其坯微厚,之久热难冷,最为要用。出他处者,或薄或色紫,皆不及也。”

8849628413758bd7c99bfb9ae5c03384

其三,建盏口大足小底深,盏口面积大,可以容纳更多的汤花且便于观赏,而足小底深,易于茶渣沉淀和倾渣,以免影响茶色。

31824bce7485a7a6e32ab00c4c377b3e

其四,建盏造型适合运筅击拂。建盏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,重心低,击拂时不易倾倒,釉层与胎骨普遍较厚,釉汁肥厚,击拂时不易破碎。

建盏的诸多优点使其他窑场生产的茶盏大为逊色,因此成为宋代最上乘的“斗茶”用具。